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学术交流

南湖讲坛之“苏轼园林诗文的审美意蕴”


作者: 日期: 2018年10月12日 14:23 来源: 点击:130
期数 主讲人 汤凌云博士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举办单位 指导单位


10月11日晚7:00,中文学院南湖讲坛系列讲座继续开讲,汤凌云博士作主题为“苏轼园林诗文的审美意蕴”的学术讲座。中文学院1801班、1806班的同学们参加了此次讲座。

  IMG_20181011_212939

汤凌云博士首先讲述了苏轼园林诗文的概况,并就苏轼的生平向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运用各种典故、成语、古典美文诗词以及许多文学常识,从景观名称的诠释、园林风景与生活等方面分析了苏轼园林诗文的主题。而后,汤凌云博士带领我们从六个字出发,重点讲述了苏轼园林诗文的审美意蕴。首先是“寓”,即情感的寄托。而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于是苏轼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在园林生活中尽情“寓意于物”。其次是“观”,是“凡物皆有可观”,强调超然物外。世界宇宙总在生生不息的变化,在园林中观事变的同时更要做到观我。第三字是“乐”。并非声色犬马之乐,而是佛系参禅的真意之乐。再有是“适”。是缘分,亦是契合。园林与观者需达到契合的程度才能堪得真意。而后是“性”。是事物本质的属性。山养性,园林亦养性。最后则是“全”。是事物的真相,是世间的真理。“坐观万景得天全”,在宇宙这个大圈中,不分离不分别。

最后汤凌云博士以苏轼园林诗文的现代价值作结。在苏轼园林诗文的超然态度和自然心境里,同学们理解到了哲学的内涵。从其间的审美意蕴中,同学们懂得了世界与和谐的真意,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如今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大方向。(通讯员:侯鑫,审核:刘子行)                                          

上一条:南湖讲坛第27期之“白居易讽喻诗中底层人物的心理描写” 下一条:南湖讲坛——常州词派对屈骚的接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