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050101)专业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历史、哲学、教育、新闻、传播、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应用能力要求;
4.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6.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7.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
文学概论、写作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学年论文、学术训练、科技创新(含学科专业考赛、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等)
六、学制与学位
1、学制:四年
2、学位:文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
(一)通识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总 学 时 |
分项学时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讲授学时 |
实验学时 |
上机学时 |
课内实践 |
课外实践 |
公 共 基 础 课 |
91020711 |
入学教育与学习指导 |
必修 |
1 |
16 |
16 |
|
|
|
|
查 |
1 |
91000910 |
军事理论 |
必修 |
2 |
36 |
36 |
|
|
|
|
查 |
1-2 |
91020811 |
军事训练 |
必修 |
2 |
2W |
|
|
|
|
|
查 |
1 |
91021010 |
创业基础 |
必修 |
2 |
32 |
20 |
|
|
|
12 |
查 |
3-6 |
91020910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 |
必修 |
1 |
18 |
18 |
|
|
|
|
查 |
1 |
91021910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 |
必修 |
1 |
20 |
|
|
|
|
20 |
查 |
7 |
9102021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必修 |
3 |
48 |
32 |
|
|
|
16 |
查 |
2 |
9102011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2 |
32 |
24 |
|
|
|
8 |
查 |
1 |
9102031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必修 |
3 |
48 |
40 |
|
|
|
8 |
试 |
4 |
9102041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必修 |
6 |
96 |
52 |
|
|
|
44 |
试 |
3 |
91020510 |
形势与政策 |
必修 |
2 |
32 |
16 |
|
|
|
16 |
查 |
1-8 |
92020620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选修 |
1 |
16 |
16 |
|
|
|
|
查 |
1-8 |
9102111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必修 |
2 |
36 |
32 |
|
|
|
4 |
查 |
1-8 |
91010511 |
大学英语A(1) |
必修 |
3 |
52 |
52 |
|
|
|
|
试 |
1 |
91010512 |
大学英语A(2) |
必修 |
4 |
64 |
64 |
|
|
|
|
试 |
2 |
9103**20 |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 (1) |
限选 |
2 |
32 |
32 |
|
|
|
|
查 |
3 |
9103**20 |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 (2) |
限选 |
2 |
32 |
32 |
|
|
|
|
查 |
4 |
91021711 |
大学体育(1) |
必修 |
2 |
30 |
|
|
|
14 |
16 |
查 |
1 |
91021712 |
大学体育(2) |
必修 |
2 |
36 |
|
|
|
18 |
18 |
查 |
2 |
91021713 |
大学体育(3) |
必修 |
2 |
36 |
|
|
|
18 |
18 |
查 |
3 |
91021714 |
大学体育(4) |
必修 |
2 |
36 |
|
|
|
18 |
18 |
查 |
4 |
91021710 |
体质健康测试 |
必修 |
|
6 |
|
|
|
6 |
|
|
1-8 |
91011911 |
大学计算机B(1) |
必修 |
3 |
56 |
28 |
|
|
28 |
|
试 |
1 |
91021312 |
大学计算机B(2) |
必修 |
2 |
36 |
12 |
|
|
24 |
|
试 |
2 |
小计 |
|
51 |
830 |
506 |
|
|
126 |
198 |
/ |
|
通 识 课 |
|
公共艺术类 |
校选 |
2 |
必修2学分 |
1-8 |
|
其他类 |
校选 |
6 |
具体要求见第八部分 |
1-8 |
小计 |
|
8 |
学分≥8,最高认定12学分 |
91023000 |
课外阅读 |
必修 |
2 |
不少于2学分 |
|
合计 |
|
61 |
830 |
506 |
|
|
126 |
19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学科基础及专业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总 学 时 |
分项学时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讲授学时 |
实验学时 |
上机学时 |
课内实践 |
课外实践 |
学 科 基 础 课 程 |
06E00111 |
写作概论(1) |
必修 |
2 |
42 |
34 |
|
|
8 |
|
试 |
1 |
06E00211 |
现代汉语(1) |
必修 |
2 |
42 |
34 |
|
|
8 |
|
试 |
1 |
06E00311 |
中国古代文学(1) |
必修 |
3 |
54 |
44 |
|
|
10 |
|
试 |
1 |
06E00412 |
写作概论(2) |
必修 |
3 |
54 |
42 |
|
|
12 |
|
试 |
2 |
06E00512 |
现代汉语(2) |
必修 |
3 |
54 |
42 |
|
|
12 |
|
试 |
2 |
06E00612 |
中国古代文学(2) |
必修 |
3 |
54 |
44 |
|
|
10 |
|
试 |
2 |
06E00713 |
文学概论(1) |
必修 |
3 |
54 |
42 |
|
|
12 |
|
试 |
3 |
06E00813 |
古代汉语(1) |
必修 |
4 |
72 |
56 |
|
|
16 |
|
试 |
3 |
06E00913 |
中国古代文学(3) |
必修 |
3 |
54 |
44 |
|
|
10 |
|
试 |
3 |
06E01013 |
中国现代文学(1) |
必修 |
3 |
54 |
42 |
|
|
12 |
|
试 |
3 |
06E01114 |
文学概论(2) |
必修 |
3 |
54 |
42 |
|
|
12 |
|
试 |
4 |
06E01214 |
古代汉语(2) |
必修 |
2 |
36 |
30 |
|
|
6 |
|
试 |
4 |
06E01314 |
中国古代文学(4) |
必修 |
3 |
54 |
44 |
|
|
10 |
|
试 |
4 |
06E01414 |
中国现代文学(2) |
必修 |
2 |
36 |
30 |
|
|
6 |
|
试 |
4 |
06E01515 |
形式逻辑 |
必修 |
2 |
36 |
30 |
|
|
6 |
|
试 |
5 |
06E01615 |
中国古代文学(5) |
必修 |
4 |
72 |
60 |
|
|
12 |
|
试 |
5 |
06E01715 |
中国当代文学 |
必修 |
4 |
72 |
56 |
|
|
16 |
|
试 |
5 |
06E01815 |
外国文学(1) |
必修 |
3 |
54 |
42 |
|
|
12 |
|
试 |
5 |
06E01916 |
外国文学(2) |
必修 |
3 |
54 |
42 |
|
|
12 |
|
试 |
6 |
06E02016 |
语言学概论 |
必修 |
3 |
54 |
42 |
|
|
12 |
|
试 |
6 |
小计 |
|
58 |
1056 |
842 |
|
|
214 |
|
|
|
专 业 课 程 |
06E02123 |
屈原研究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3 |
06E02223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3 |
06E02323 |
中国文化概论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3 |
06E02423 |
儿童文学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3 |
06E02523 |
西方文化概论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3 |
06E02623 |
社会语言学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3 |
06E02724 |
影视文学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4 |
06E02824 |
民俗文化研究专题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4 |
06E02924 |
书 法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4 |
06E03024 |
现代诗歌研读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4 |
06E03124 |
方言学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4 |
06E03224 |
汉字与中国文化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4 |
06E03325 |
古代文论研究专题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5 |
06E03425 |
现代作家作品研究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5 |
06E03525 |
现代小说研读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5 |
06E03625 |
西方文论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5 |
06E03725 |
音韵学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5 |
06E03825 |
训诂学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5 |
06E03926 |
古代诗词研究专题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6 |
06E04026 |
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6 |
06E04126 |
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6 |
06E04226 |
文艺热点问题追踪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6 |
06E04326 |
比较文学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6 |
06E04426 |
美学概论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6 |
06E04526 |
湖湘文化研究专题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6 |
06E04626 |
官话语音研究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6 |
06E04727 |
古代小说研究专题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7 |
|
06E04827 |
明清文学思潮研究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7 |
06E04927 |
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7 |
06E05027 |
现代女性文学专题研究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7 |
06E05127 |
楹联欣赏与写作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7 |
06E05227 |
诗词格律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7 |
06E05327 |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
任选 |
1.5 |
30 |
26 |
|
|
4 |
|
查 |
7 |
|
小计 |
|
15/50 |
300/990 |
260/858 |
|
|
40 /132 |
|
|
|
专业特色课程 |
原典精读方向
|
06E05423 |
现代汉语文献选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3 |
06E05524 |
西方文学经典选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4 |
06E05625 |
古代汉语文献选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5 |
06E05725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5 |
06E05825 |
文论原典选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5 |
06E05926 |
语言学经典选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6 |
06E06026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选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6 |
06E06126 |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6 |
小计 |
|
12 |
288 |
240 |
|
|
48 |
|
|
|
创意写作方向 |
06E06223 |
非虚构文学创作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3 |
06E06323 |
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3 |
06E06424 |
新媒体理论与实践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4 |
06E06524 |
新文学创作 |
限选 |
3 |
54 |
44 |
|
|
10 |
|
试 |
4 |
06E06625 |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务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5 |
06E06726 |
古典韵文创作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6 |
06E06826 |
传播学概论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6 |
小计 |
|
12 |
270 |
224 |
|
|
46 |
|
|
|
汉语国际教育方 |
06E06923 |
英语口语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3 |
06E07023 |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3 |
06E07124 |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4 |
06E07224 |
对外汉语教学法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4 |
06E07325 |
汉字与中国文化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5 |
向 |
06E07425 |
中国文化概论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5 |
06E07526 |
西方文化概论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查 |
6 |
06E07626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限选 |
1.5 |
36 |
30 |
|
|
6 |
|
试 |
6 |
小计 |
|
12 |
288 |
240 |
|
|
48 |
|
|
|
合计 |
|
85 |
2892 |
2404 |
|
|
488 |
|
|
|
|
|
|
|
|
|
|
|
|
|
|
|
|
|
|
(三)实践创新平台计划
课程模块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总学时 |
分项学时 |
实践周数 |
形式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讲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上机学时 |
见习实习 |
06E07706 |
专业见习 |
必修 |
2 |
2W |
|
|
|
2W |
集中 |
查 |
6 |
06E07807 |
毕业实习 |
必修 |
8 |
9W |
|
|
|
9W |
集中 |
查 |
7 |
实验实训 |
06E07900 |
专业综合实训 |
必修 |
2 |
|
|
|
|
|
集中
|
查 |
2-6 |
论文设计 |
06E08006 |
学年论文 |
必修 |
2 |
|
|
|
|
|
集中 |
查 |
6 |
06E08100 |
毕业综合训练 |
必修 |
8 |
|
|
|
|
|
集中 |
查 |
7-8 |
学科考赛 |
06E08200 |
语言表达考赛等 |
必修 |
2 |
学分认定审核详见第八部分实施细则
|
创新创业 |
06E08300 |
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 |
必修 |
2 |
学分认定审核详见第八部分实施细则 |
社会实践 |
06E08400 |
社会调查等 |
限选 |
1 |
学分认定审核详见第八部分实施细则
|
职业技能 |
06E08500 |
教师资格证等 |
限选 |
2 |
最低学分要求 |
共计: |
29 |
其中必修: |
26 |
其中选修: |
3 |
|
|
|
|
|
|
|
|
|
|
|
|
|
|
|
|
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
1、校选通识课除了公共艺术类的2个必修学分外,其他类是指社科类、科技类和通用类,每类都要求修满2学分。公共艺术类和其他类两项相加最高可认定12学分。课外阅读由中文学院老师开出必读书目,在课程中心上传电子版本以供学生自主阅读并自动积累学分。
2、专业课程中的选修课的选课要求:第三到第七学期学生至少在所开设的选修课中任选两门。
3、每门课程的教学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宜安排,并在该课程的教学日历中注明。
4、专业见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由学生自行联系挂靠见习单位或由中文学院统一联系集中见习单位,中文学院安排指导老师。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二至第十周进行,毕业实习分为中文学院组织的集中实习和自主进行的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学生应该完成实习要求的所有任务。中文学院根据学生见习和实习的表现、见习和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学生见习和实习日志总结报告等判定学生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前四个等级可以获得见习和实习要求的学分,不及格不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5、毕业综合训练是必修课程,8学分,开设在7-8学期,以集中的形式进行。毕业综合训练的选题应该来自于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专业实习、实践,毕业综合训练题目原则上要求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侧重检查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学位论文写作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档编排、文字处理、文件归档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毕业综合训练进一步巩固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综合训练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学生最迟在答辩前一周将毕业综合训练定稿按要求装订成册,分别交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答辩过程中,各答辩小组须严格遵守答辩程序,维护答辩纪律,保持答辩过程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并做好答辩过程的详细记录。学生毕业综合训练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学生毕业综合训练的最终成绩由院毕业综合训练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其质量、答辩情况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意见给予评定。
6、学年论文拟撰写“经典选读报告”或 “专业调查报告”或“专业学术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根据学生的选题、写作能力、论文创新性、写作规范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前四个等级的成绩可以获得2学分,不及格不能获得学分。
7、实验实训安排在第二至第六学期进行,根据学生参加实训的态度以及实训效果的总体情况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前四个等级的成绩可以获得2学分,不及格不能获得学分。
8、学科考赛分为语言表达类和综合类两大类,根据学生参加这两大类考赛的成绩计学分。口头语言表达方面的考赛要求学生在院级及以上朗诵、演讲、辩论、语言艺术展演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书面语言表达方面的考赛要求学生在院级及以上书法和各类写作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或在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作品1篇。综合类考赛要求学生在院级及以上师范技能竞赛、秘书技能竞赛等各项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获得任何一项奖项都可以获得2学分。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参加各类考赛的态度和表现判定学生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凡是成绩在良好及以上的也可以获得该门课程的2学分。
9、创新创业模块中的创业基础由招就处负责,其他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训练项目以及创新训练中心、工作室的课外项目参与,由中文学院负责成绩评定,具体指的是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讲座等活动。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加学术讲座8次并在第六学期结束时提交总结报告,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计2学分。
10、社会实践模块指的是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俭学、自主创业、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的任何一项获得证实并被中文学院认可,可计1学分。
11、职业技能指的是学生获得高级秘书资格证、教师资格证,获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等证书。获得以上任何一个证书,都可以获得2学分。
九、各类平台模块学分要求统计表
平台 |
模块及具体类型 |
最低学分要求 |
1通识教育平台 |
1.1公共基础课(必修) |
51 |
1.2通识校选课程 (必修+任选) |
2+6 |
1.3课外阅读(必修) |
2 |
2学科基础及专业课程平台 |
2.1学科基础课(必修) |
58 |
2.2专业课程(任选) |
15 |
2.3专业特色课程 (限选) |
12 |
3实践创新平台 |
3实践创新(必修) |
26 |
3实践创新(限选) |
3 |
合 计 |
必修: |
139 |
限选: |
15 |
任选: |
21 |
毕业总学分标准: |
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