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十二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湖湘文化与中国语言文学”分论坛组织委员会经过论文征集、投稿和初评,确定了优秀论文入围名单。现将论文题目及作者姓名公布如下:
序号 |
姓 名 |
论 文 题 目 |
备 注 |
1 |
蔡小燕 |
从《大隐居士集》用韵看湘阴方言 |
|
2 |
陈汉钦 |
再谈湘语中的“得”与“哒”——以伍云姬的研究为例 |
|
3 |
陈琪琪 |
文徽明审美观念与楚辞的关联 |
|
4 |
陈思敏 |
中学主题班会活动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
|
5 |
陈若碧 |
《离骚》的神话原型分析 |
|
6 |
丁惠萍 |
论韩少功的语言观及其发展 |
|
7 |
段灵利 |
陈鹏年“词心”初探 |
|
8 |
方 妮 |
“细读法”与“六观说”的比较研究——新批评派与《文心雕龙》批评方法略伦 |
|
9 |
冯倩瑶 |
论李白诗歌中猿猴意象及意境 |
|
10 |
关秀雯 |
记忆·叙事·历史——韩少功《修改过程》中的“修改”游戏 |
|
11 |
葛银凤 |
2008-2018国内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
|
12 |
龚建行 |
扎米亚京作品中的火元素及其象征意义 |
|
13 |
龚一鑫 |
遮蔽与澄明:对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再思考 |
|
14 |
胡婧予 |
基于湖湘文化的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
|
15 |
黄文婷 |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杜甫江行诗教学研究 |
|
16 |
金成玮 |
论杜甫《秋兴八首》之“兴” |
|
17 |
姜以军 |
新课标下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以屈原的《离骚(节选)》为例 |
|
18 |
卢 娉 |
《离骚》今注本疑难字词注音研究 |
|
19 |
刘 欢 |
论湖湘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
|
20 |
刘芷甄 |
小学生课外阅读家庭指导现状及策略研究 |
|
21 |
龙霞飞 |
叶圣陶略读教学思想对当前整本书阅读的启示 |
|
22 |
龙 艳 |
韩少功小说《修改过程》的理性叙述 |
|
23 |
李 静 |
湖南云溪(路口)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
|
24 |
刘 娜 |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在小学高年级的应用研究 |
|
25 |
李 宏 |
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 |
|
26 |
李芳丽 |
尊师重道有传统,避名求实是革新 |
|
27 |
粟碧琴 |
“起“在湖南常德鼎城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
|
28 |
柳晓珊 |
《红与黑》中的湖湘作家 |
|
29 |
聂文涛 |
于虚构处窥见真实——试析韩少功《修改过程》中虚实融合叙事 |
|
30 |
彭美会 |
韩愈师道观及其对当今教师成长的启示 |
|
31 |
乔 琳 |
将湖湘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育探析 |
|
32 |
申斯琦 |
湖南津市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蛮” |
|
33 |
沈 倩 |
《离骚》复合词异文释例 |
|
34 |
田 静 |
试论《试论修改过程》中的“元小说”叙述策略 |
|
35 |
谭咏佳 |
湖湘文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校本化诗歌文化鉴赏课堂 |
|
36 |
唐思思 |
萧锦忠生平及文章辑证颜修改 |
|
37 |
王 婧 |
部编本初中语文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
|
38 |
王智佳 |
《新华字典》第11版户部研究 |
|
39 |
王鲒秋 |
江淹悼亡诗的艺术表现及文学意义 |
|
40 |
谢晓谦 |
从“诗教”到“教诗”——孔子的诗教智慧及其当代启示 |
|
41 |
徐 佳 |
唐诗中湖湘元素的书写与文化意蕴 |
|
42 |
吴林卉 |
君山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
|
43 |
尹佳丽 |
杜贵墀家世、著述考补 |
|
44 |
杨锦涛 |
杨慎南中诗集考 |
|
45 |
袁师师 |
民族文化复兴视角看战时沈从文与郭沫若的民族精神家园构建 |
|
46 |
杨淑尧 |
从边缘到中心——试论杨绛作品的经典化历程 |
|
47 |
虞 钊 |
湖湘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
|
48 |
严韶森 |
屈原文化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设计研究 |
|
49 |
邹胜蓝 |
平江方言俗语研究 |
|
50 |
邹冬奇 |
《修改过程》的理想修辞 |
|
51 |
祝文蕊 |
湖湘文化与宋代寓湘词人关系刍论 |
|
52 |
周君颖 |
《高干大》:一个尴尬的文本——革命叙事和言情叙事之间的矛盾 |
|
53 |
周 旺 |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书用字的注释变化 |
|
54 |
周瑾兰 |
基于期待视野的宋词教学 |
|
55 |
张 晶 |
三重人格论视角下不断追寻的移民女性形象——以《花儿与少年》中的晚江为例 |
|
56 |
张诗颖 |
论《山乡巨变》中的婚恋叙事 |
|
湖南省第十二届研究生创新论坛组委会
2019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