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院新闻

品读《庄子》——其物同归,遂性逍遥


作者: 周美琴、孙叶青、杨紫燕 日期: 2019年05月14日 10:23 来源: 点击:254

5月8日晚,中文学院汉语18-1BS班总第十六期读书报告会在15211教室举行。贺思源同学主持,主讲的赵乙丁、张倩、苏敏敏三位同学主讲。学院学工办徐去非老师出席并指导。

第一位作报告的是赵乙丁同学,她主要对《庄子》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讲解。赵乙丁指出《庄子》中存在着大量奇特的想象,庄子运用丰富的想象,以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作为论证的依据。她以《逍遥游》为例,对庄子化晦涩艰深的哲学为通俗易懂的寓言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其次,她还指出《庄子》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并以《逍遥游》为例,列举文中“野马”“尘埃”“大舟”等喻体,并结合其所对应的本体进行分析对比,进行论证。她以《月去箧》篇为例:庄子用辛辣的语言将那些所谓仁义道德的“窃贼”进行了一番批判,发人深省。最后,她提出《庄子》的语言富有诗意,以书中《齐物论》篇为切入点,详细论证了其语言行云流水、跌宕跳跃的特点。赵乙丁同学提出的这四点,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庄子》,充分理解《庄子》的绝美之处。

第二位进行分享的是张倩同学,她作的是关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的分析。她引用《庄子》中诸多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对此点进行了论证,对“庄子的思想与‘自由’不可分割”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

张倩认为庄子的“自由”是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她将庄子的哲学思想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游世思想。游世思想是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也就是轻视现实,将人生看作游戏一场。游世思想回答了人在面临困境、无路可走时,应该持有什么态度的问题。但从另一层面上讲,这其实是庄子的一种自嘲,是他与黑暗的世界做对抗的一种方式。二为自由思想,自由是一种旷达的心境。在面对君主残暴统治下,庄子认为“伴君如伴虎”;不愿做官入仕。他同时也认为:有权即有欲,有欲望就不能真正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

第三位上台的是苏敏敏同学,她主要对《庄子》的文学内容进行报告。

苏敏敏首先对《庄子》一书结构进行了介绍。《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以及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写,“外篇”由庄子及其弟子所写,而“杂篇”则是庄子学派所写,她在报告中对其内篇《逍遥游》和外篇《秋水》作了着重介绍。

苏敏敏对《逍遥游》篇的文章结构进行了概述,《逍遥游》表达了“无己”才是精神境界的最高体现,以及不为物所制,志在不受任何拘束等观点。她还对《秋水》篇进行阐述,指出文章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的论说方法。文中从河到海,从海到天地万物,由小及大,层层展开。从哲学思想方法上看,《秋水》中宣扬的是相对主义认识论。即无论大小,多少,长短,还是贵贱,得失,生死,这些都是相对的,是不确定的,更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只有以“无”的形态存在的先验的道才是至高无上的。对于这种极端的相对主义,我们当持批判态度。但《秋水》中所提:“人的认识要受到三方面的限制——‘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的观点是合理而全面的。这一观点对人们放眼宇宙以匡扶自我的认识价值具有启发作用。

《庄子》一书中善用寓言故事以小见大,从而使论述显得更有说服力,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同学们通过仔细研读,细细品味了其中的“遂性逍遥”。(通讯员:周美琴、孙叶青、杨紫燕,审发:刘子行)

上一条:大学生语言艺术团举办汉字听写活动 下一条:中文学院在阳光草坪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