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院新闻

汉语18-1BS班举行第十四期读书报告会


作者: 张倩 苏敏敏 赵乙丁 日期: 2019年04月19日 15:42 来源: 点击:93


4月17日晚,汉语18-1BS班迎来了本学期第四次、总第十四期读书报告会,主题为“《孟子》分析与鉴赏”。此次报告会由李佳缝同学主持,杨诗意、刘程纳、李佳缝三位同学作分享,在他们的带领下大家共同走进孟子和《孟子》的世界。班主任封传兵副院长出席报告会。

杨诗意同学从孟子的生平以及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入手,指出了一条走近孟子、品读《孟子》的道路。她围绕书中五个思想中心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资料及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解说。同时,她还将孟子“民本”的核心思想、“仁政”政治理念及“人性本善”思想主张一一介绍,并结合以上内容提出孟子思想的主张更倾向于“尽心知性”的观点。

刘程纳同学从《孟子》的三个方面特点作报告。通过对《孟子》书中言论和对话的分析,她指出在对话论辩艺术特点方面,孟子擅长先声夺人和辞以气胜:即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都要在开头就占据主动,以气势压倒对方。在文章总体格局方面,她指出《孟子》的文章用字简明,连贯性、理论性强,具有明快奔放、滔滔雄辩的特点。在《孟子》描摹人物特点方面,她指出文章中的人物语气逼真、语言富有丰富的情感和个性,书中对人物行为举止的刻画也入木三分。

李佳缝同学的报告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他以孟子思想的四个关键词:性善,向善,为善,致善为切入点。他指出孟子在“性善”方面,认为人生来就有善的禀赋与天性,孟子的“性善论”更能表达善乃人之“良能”。其次,他就向善的表现方面,针对孟子在人面对事件所反应出的“善性”的研究,对孟子性善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答。通过对《孟子》文本的分析与理解,他提出大丈夫人格的产生与存养,扩充,知言,养气一系列的为善功夫离不开。最后,在致善、将善方面,他提出此二者是个体之善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是孟子借以实现三代之治社会理想的途径。

通过读书报告会,我们共同学习借鉴先贤留下的宝贵财富,提高文学修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通讯员:张倩、苏敏敏、赵乙丁,审定:刘子行)

上一条: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安排(第二批) 下一条:中文学院:寻根屈原文化 上下求索新路径

关闭